,只是有人真的能飞,有人觉得自己能飞而已。
不过这些话就没必要跟徐欣说了,特别是在徐欣充满羡慕和遗憾语气中。她投了那么多生鲜,但是凑巧漏掉了孙大妈。
只听徐欣说:“那你确实是不懂。我跟你说,我投了这么多生鲜,现在的感受就是——生鲜的非标准化、区域化特征太明显了!这意味着什么呢?很难做出规模。其它行业,资金在toC的过程中都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生鲜做不到。不过我现在很好奇toB的生鲜能不能做到。”
楚垣夕心说您现在不强调高频、刚需、大群体了?做toB这些可是一样都没有。徐欣这么说,相当于提出了她的要求,希望新公司能够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尽量减小地域特征。
这些目标好不好?很好,非常高大上,如果能够达到当然是非常好的,意味着巴人和小康联手孵化出的新公司肯定能够成长起来,成为生鲜赛道上一家不容忽视的头部企业。但这也是楚垣夕比较害怕的地方,徐欣是典型的打算把新公司带跑偏,因为这些都不是小康最迫切的要求。
之所以她对小康没有提出高大上的要求,是因为楚垣夕本身的目标已经突破了徐欣的思维模式,比她更加高大上,所以非常容易聊。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