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随时传达精神,然后拉动新老基建的情况下,大量周期性行业都会跟着回暖,这也是放水的初衷。
只不过摆在楚垣夕眼前的问题是小康的钱从哪来?数据中心是大笔的开销,一个中心几亿是跑不了的,就连BAT都要走国家科技投入,也就是申请专项基金,企鹅黔州、阿里张北、百度金陵等等。
但是小康不可能第一个中心就申请,那就太嚣张了。肯定得先干出成绩,证明自己确实是干这行的,有正经的需求,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续再申请就容易的多。
而且国家科技投入是有政治意义的,说人话就是必须花出去的钱,小康不申请就会给别人,那何必呢?所以如果部署速度快,说不定未来国家出政策还能赶得上。
只是想的确实很美,有钱都能实现,问题就是暂时没钱。
这就是为什么之前一直拖着没有部署的原因,因为还没融资。融资是为啥?为了后面用钱呗,正确的用途是融资行为能够得以通过的基本面。所以对小康来说合理的成长节奏是先说明融资的目的,然后开始收钱,再用收到的钱兑现之前的计划,最后开始下一轮融资。
这发展节奏多流畅啊?
数据中心需要海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