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雨巷》这首诗歌,距离创作的时间已经过去差不多七十年,这么多年中雨巷一直在朗诵选择名单之上,但这首作品及格可能容易,出彩却很难,因为在没有太大的语调变化中,要把作品的层次感跟意境表现出来是很难的事情。
当舞台上的周白用低沉又伤感的语调朗诵出来时,在场的人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那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清晰的让他们感受到。
实际上处理这一首作品,惆怅、寂寥的感觉在没有背景音乐的衬托下,很大程度要靠成熟的技术,周白的朗诵技术当然没有像乔真、璞存晰等名家那等境界,但胜在情感真实,自然细腻。
随着周白的朗诵,考场中的人也随着他的声音,进入了那个七十年前的雨巷,那个朦胧的烟雨江南,彷徨而又孤独又带着一丝梦幻般的希望。
不得不说,周白对《雨巷》这首诗歌的处理很聪明,在节奏,情感,语调的处理中都很优秀,表现的深刻完整,这首作品的层次感没有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