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创建于1972年,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贴上了“独立”“反叛”“实验”“新锐”等标签的电影节,主打的是非商业电影与纪录片,它跟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关系极其密切,许多第六代导演就在这里起步。
鹿特丹对第六代导演的青睐是可以看得见的,张远凭借影片《北京杂种》获得“最有希望导演奖”,另一部电影《儿子》拿了“金虎奖”,而今年,楼烨凭借《苏州河》也拿下了“金虎奖”跟“新锐导演奖”。
这个电影节跟其他电影节相比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不设红地毯,这里汇聚着许多喜欢独立电影跟纪录片的影迷,开一次开幕都是一场电影的狂欢,而它设置的电影扶持基金也让许许多多的电影导演有了施展才艺的可能,不单是中国,全世界都有不少电影导演拿过这边的资金。
楼烨、张远、朴赞郁、文德斯、法斯宾德、克里斯托弗·诺兰都是在这里起步,因为注重新锐导演跟独立电影,这里几乎成了新锐导演跟独立电影的圣地,随着时间的发展越发的壮大,很难想象在最初设立的时候,仅有17位观众参加首映,开幕式和原本准备的市长致辞由于太过冷清尴尬而被迫取消。
这是个很倔强的电影节,极其个性,要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