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原本的想法是户部现在也有银子,那么从户部调银。
到时候,大清银行这边赚来了,再把这坑给填上。
南洋杂货铺生意虽然兴隆,大清银行的生意也不差,但实际上付出的本金也是很大的。
一方面,自然是投入到南洋的成本。
另一方面,也是人才方面。
大清银行初初成立的时候,四爷表示可以从六部调人。
顾敏给弘瞻的建议是,倘若人家不愿意,那就算了。
第一,银行需要的是专业的财务人才,脑子活络之余,嘴要严,要够忠心,专业素养要够。
想要集齐这几点,难度不是一丁一点的大。
那时候,大清银行是公开面试的,要么是人家的本事不够,要么则是能够达到那些条件的不愿意来。
所以,后来还是从杏花村调了一批熟练工过来,再加上内务府哪儿招的一些人,才把大清银行的场面活给撑了起来。
而那些人上岗一个月,弘瞻就发现问题大了。
杏花村的人工,一向以高收入著称。
店小二的收入低些的二三两银子,多些的,那些销售小能手,一个月达到十两,那也是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