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彩、青花五彩、珐华彩,等等不同风格、不同工艺的品种,其器型也可谓相当的丰富,装饰亦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瓷器底部贴有这样一种记的瓷板。
博陵第瓷器的工艺相当惊人,然而却又伴随着各种未解的难题,于是便在古玩界形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收藏家认为其是真品,而专家学者则认为是赝品。
这样的直接后果便是其价格的落差相当大,有可恩能够几百甚至几千块旧能收到一个,但是在拍卖场又能够标上千万,当然,拍卖场上流拍的次数也就相当多了,毕竟既然几百几千都能收到,又何必去拍卖场买呢?
正因为博陵第瓷器的无可定论,所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出现的博陵第大多是落入收藏家之手,束之高阁,等待有一天有人能够为其平反,而拍卖场上出现的就比较少了。
所以,第六场元明清瓷器比赛,有三百多个参赛者参加,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拿出博陵第的瓷器来,便是因为只要评委不认可,这件瓷器的价格恐怕就会被判定为几百块,拿几百块的瓷器来参加斗瓷节,这不是落人笑柄吗?
深知内情的内行人看得是大跌眼镜,怎么也没想到赵卓竟然会在第六场冒这么一个险,这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