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虽然刻苦,但累计下来的经验并不多,更没有系统规划的进行训练,所以对于现在的训练,袁野更倾向于智能调节训练强度。
按照操作说明,袁野从仪器侧方的储物箱从取出一双黑色的感应手套,戴上之后,便选定了智能调节训练强度的选项。
随着手速训练仪器的启动,那些手指粗的“枪口”中纷纷射出形状各异的能量体,有梭形的、有球形的,也是方形的。
而袁野所要做的就是借助这些能量体,通过仔细的观察,袁野发现这些能量体根据形状的不同,运行的速度也不相同,最快的是梭形,其次是球形,最慢的是方形。
这样的发现让袁野眼前一亮,他知道这样的设计,是考验受训者在双手高速运作下的应变能力。
如果是以前的土办法,石子下落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只要按照落地的先后顺序去抓就行了,很简单也很直观,而现在这样的方法就不再适用了,因为这其中受训者还要考虑到能量体运行的速度,从而来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先抓那个最为合适。
照比土办法,这样专门训练手速的仪器,要更专业,更难,也更有训练价值。
有了这样的发现,袁野顿时充满干劲,开始马不停蹄的调动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