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扔进炼制炉,会得到什么品质的种子,他完全无法预测,那么,这段时间,他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每次炼制都能得到预想中的植物属性。
不一定品质特别优秀,但是却不是缺陷很大,无法利用的废物品种。
其实,这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在前期,林曾知识量少,无法控制炼制过程,只能依靠公式化的符文方,用大量植物原料套用公式炼制,碰运气的成分很大。
也许会炼制出培元草这样意外优良的植物种子,却也会炼制出毫无利用价值的植物品种。
这样漫无头绪炼制的最大不利之处,在于林曾将大量时间,浪费在没有太多价值的废品植物上。
运气好,可能一次炼制出不错属性的植物。
运气糟糕的话,也许尝试十几天也一无所得。
所以,在有了一定程度的育种师知识储备之后,林曾宁愿选择踏踏实实的方法,将时间用在前期准备和练习上,而不愿像以前那样,随机碰运气。
这样不仅更节约时间,节省植物原料,而且在前期研究,通过不断思考和研究,那些兑换而来的资料,不再是死板的记忆信息,而真正为他所用。
林曾在育种空间的植物材料池边,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