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终究是奇女子,悲而不伤,很快就摆脱了哀伤。
二人谈论文章,越发融洽,王秀对李清照的才华、人品有了更深刻认识,意识到李清照不仅才学出众,更难得可贵的是她那忧国忧民,光复河山的志向。
李清照同样对王秀亦是增进了好感,感到这位最年轻的两府重臣,绝非浪得虚名,对待山河沦陷,持极为理智的态度,不因家国沦丧而一味主战,不因国力恢复而一味求战。看来大宋有希望洗刷耻辱。
“听说,李娘子还在潜心撰著整理‘金石录’,不知进度如何?”王秀口气蕴含万般味道,他开始进入主题。
“先夫遗志,无奈南渡时散落许多,妾身不过是女流,没有个头绪。”李清照聪慧女子。明白王秀无事不登三宝殿,更不会无的放矢。似乎揣测到一二。
王秀轻轻咳了声,温声道:“上至夏商,今之五代,繁琐不下于丹青史书,李娘子一人之力,恐怕不堪重负。在下有个设想,不知李娘子意下如何?”
李清照明白,王秀要说来意了,她也非常想听听。淡淡地道:“还望相公赐教。”
王秀见李清照语气平淡,但眉宇间隐有激动,心中平添三分把握,温声道:“在下虽不才,却还算有点志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