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都会尽力做到最好,选购材料也是怎么便宜怎么来,结束勤劳工作后拿到工钱,还会跟雇主说声谢谢,一件件活都代表着他们的好信誉。
从去了流水镇之后,再到近代书本,结合起在阳东的见闻,李君昊总感觉这个时代的人少了点什么,虽说物质方面远比几个世纪前丰富,但精神方面确实是少了点人情味,关于这点他可以真真切切体会出来。
用读书人斯文点的话来说,大概就是:礼乐崩坏。
很多圣人之言,民间俗语在岁月长河里都被泡烂了,变味了。
不能说古时候的东西,应该全部拿到现在来用,比如乱匪杀人还说是绿林好汉、比如穷人的贱籍等等,如今抛弃了反而好,可他觉得一些好东西起码应该保留下来。
跟现代人相处时候李君昊有点不适应,现在仔细想想,可能是因为没了那股子人情味,到处都很冷漠,让他觉得陌生......
关于“礼乐崩坏”,读完放满三个书架的史书后,李君昊开始产生点不同的见解,好像每个朝代都在说这句话,不过社会总体而言还是在不断进步的,只是可惜人情冷漠罢了。
西周时期,君王不理国政宠幸美色,国人觉得还是上古三代好,起码不乱搞,礼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