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是炮筒同炮座连在一起的,焊铸在一起无法拆开,即使拆开了便因无法使用而报废。
当年对这种火炮的设计便是炮筒同炮座在一起焊牢,若想移动就得炮筒与炮座一齐移动。
可是那种火炮连炮座一起足有八千斤重,罗应熊为了能一举歼灭民主军,从东海岸运来二十尊火炮。
那么重的连座火炮怎么能顺利运输呢?罗大帅有得办法,他命人砍下一搂粗的树杆做成木车的棚子,用千人拉纤绳将火炮装载上大车,每车驭马百匹,拉动一门火炮。
叛军的火炮必须过淮河,运到对岸方能向民主军发射,这样更需要铁甲连环船在河中搭上一座坚固的浮桥。
关键可就是百艘战船了,这百艘大船在山区做成了部件,最后运到淮河之滨组装成船,每艘战船还要包上铁皮装甲。
船体包铁本是造船大忌,因为会减少浮力,但狡猾的总兵马大元帅为什么宁可减少运力还要包铁甲呢?
这是他吸取了八百年前山东水泊梁山好汉击沉高俅的百艘兵船的教训。
别看罗老爷没学六韬,不懂堵家兵法,可他喜读水浒,当年前皇上设场开考,他就是凭一篇《蔡京论》而被举为仕子,成为武举人,出仕北洋陆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