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在党内职务上比王鹏略高半格的潘广年,自然不会再像对许延松退让似的,对王鹏退让。
而官场中人大都是人精,在经历许延松初倒下时的人心惶惶后,许多人早都已经开始辨识风向,选择站队,除了便于长久地坐稳自己的位置,更是为了未來能够很好地升迁。
而对于王鹏來说,只要潘广年是想在东江做点事情出來的,他自然不会太计较潘广年要在自己面前立威的举动,更何况对于已在官场摸爬至此的他而言,仕途也不会就此止步。
那么,人在官门内,工作能力再强,人缘再好,不但官位不一定永远是你的,在晋升时的民主投票就更难说能不能够过关,要知道,在仕途上,第一名与倒数第一名有差距,与倒数第二名就沒什么差距了。
王鹏直到这个时候,才真正领略到管国光有关“班子团结”的多重含义中,竟然还包括了韬光养晦这一层。
当然,明白这些,不代表王鹏认同潘广年的观点,在云翔公司这件事上,他是铁了心不能让步的,但他向來不是一个蛮干的人,不说这件事已经把莫扶桑牵涉进來,光就今天潘广年的这种态度,他如果不采取一些其他措施來搞定这件事,接下去恐怕就会腹背受敌了。
所以,在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