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很准确地就将炮弹往那个方向的某个点射去,然后对方的坦克就自动朝炮弹上撞。
后来,直线有点行不通了。大家纷纷开始走弧线,或者干脆就绕圆周进行运动,而他的模式匹配算法也不得不跟着升级,记录更多的轨迹,然后进行对比,预判对方下一步的位置。
慢慢地,模式匹配终于趋近成熟。到了现在的地步。
林鸿点点头:“的确是个不错的算法,不过这个算法在面对变化比较随机和频繁的坦克效果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是的。这个算法毕竟还是比较死板,而robotank平台还是有些限制。能够记录的内容也有限,这个算法改进到现在,已经碰到了一些瓶颈。”唐华鑫这段时间里也在为这个而苦恼。
模式匹配瞄准算法。只是针对那些比较有规律的坦克有效,如果对方在移动算法上加入了一些随机量,每一次都不相同,这个算法的准确率就大为降低了。
在林鸿看来,模式匹配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很多应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算法,可是这里用在robotank上却有其瓶颈。因为相对说来,数据一多的话,运算的速度就会慢下来,而这个平台又根本不可能让你记录太多的数据进行分析。效率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