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对于李闲鱼说包拯面黑如碳,额头上有一道月牙印记这两点,作者们也有些疑惑。
包拯的形象是这样的吗?
他们并不确定。对于包拯这个人物,他们了解的其实不多。
只知道是北宋时期的名臣,为官清正廉明。
然后就知之甚少了。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这本书的兴趣。
继续看下去。
笔锋一转,写到了在庐州城的街道上,热闹繁华。
然后在一座阁楼的二楼上,有一个叫做公孙策的年轻公子才名远播。
不少庐州城的才子们,前来挑战公孙策的才学。
十分热闹。
公孙策?
在包拯之后,李闲鱼立马又把笔墨用到了,这个叫做公孙策的人物身上。
看起来,这同样会是一个重要人物。
而这个名字十分陌生,应该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了。
不是真实人物,那就应该是李闲鱼虚构的人物了。
这当然十分正常。
事实上,公孙策的确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在前世也不是。
在前世公孙策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