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道题目的挥,也会加到他第一场考试的成绩之中。
第二场考试,在纪宁看来压力是最小的,因为第二场考试仍旧是应用题考试。
诰表科判都是官场所运用的应用文,在文庙中也会有很多涉及,如果能把这些文章写的好,就能做一个很好的二把手,说白了就是替衙门一把手写对上对下公文的。
衙门里的大事小情,需要人来写,这些事就需要进士们自己会写。
至于五言八韵诗,对纪宁来说或许也是一个新的尝试,在考试中写诗,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毕竟第二场考试有三天时间,他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一诗词,不至于像诗会一样只有不到半个时辰去考虑。
第三场考试,在纪宁看来是整个会试中最难的。
策问的形势,其实从乡试时就开始了,但乡试的策问题多半都是一些“成题”,来自于一些约定俗成的答案,使得这种策问题目没什么营养,比如说对于某件历史事件的看法,必须还要根据儒家的理论,来断定谁是正义的,谁是邪恶的,或者说这件事对于礼教有什么影响,这些题目就会把人的思维缩窄,跟思想政治题差不多,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
可到了会试之后,出题的变成了饱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