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的电能、维护费用,不会过5oo美元。工业机器人连续使用6年以上,就比人工便宜了”伊藤尻微笑道,“这样的数字化、智能化的程度,在日本也只有少数的厂家能够做到。不过,美国、欧洲更普及这种生产方式,因为那边的人工成本更昂贵”
张少杰闻言,不由的叹息。
别说这个年代,工业机器人属于尖端技术,是禁止向中国出口的,事实上,哪怕不禁止向中国出口,张少杰也用不起这玩意。
一个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效益,与一名工人相当。
但是,此时的一名中国工人,一年至多要3oo美元的薪水。而一台工业机器人的成本,相当于167名工人的年薪。
这样的“奢侈品”,对于这个年代的中国,是非常不划算、不经济的。
张少杰将目光从那些显得奢侈的松下公司的先进生产线中收回,要求去查看自己订购的那套生产线。
伊藤尻微笑,将张少杰带到一栋破旧不堪的老厂房。
这个厂房,建于二战之前,目前已经属于即将要拆迁的危楼。
张少杰订购的那套生产线,大多数已经拆卸,由工人装箱,运输到卡车上,最后到港口,再装入集装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