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质量的产品并订下一个更合理的价位时,市场竞争会证明,顾客与商家之间的某种“忠诚”其实是非常脆弱的。
于是,变革在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时发生了,大型企业都达成了共识,既然在硬件上遭到仿制的情况无法被遏制,那么咱就在软件上做文章吧。
即使每一个厂家都能生产出质量过硬,外形美观,用上五年都不用更换的硬件,可未必每一个厂家的应用系统都能让你用得满意。
由此,电子产品的“软竞争”时代开始了,原本昂贵的电子产品价格不断跌破新低,甚至出现了以成本价平价销售或亏本销售的情况,再后来,凭身份证或某种活动礼券免费领取的产品都出现了不少。
未来的商家们考虑的不是东西能不能卖出去,而是东西有没有人用,硬件只不过是提供应用软件收费的平台和载体而已,用软件收费才是保证长期盈利的正确模式。
只有那帮卖家电的家伙,还在不断把产品质量越做越烂,期待着消费者买回家去一过保修期就报废,然后再来买新的,否则他们厂就得倒闭。
当然,在这样的世界,穷人们依然是用不了好手机、好电脑的。他们可以把东西买回家去,但长期来讲,如果他们负担不起上面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