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患者的粪便和尿液中。
最有可能出现这样细菌的地方当然是ICU,而ICU位于七楼。从七楼到五楼,唯一能够“直通”的管道,就只能是下水道了。而好巧不巧的是,北五楼临时ICU中的下水管道,正好和七楼ICU的主下水管道直接连接在了一起。
当然,孙立恩并不知道这一点,他只是突然想到了当年SARS时期,在香港导致一起严重传播事件的淘大花园事件。
临时ICU中的淋浴室已经有超过一个月没有被人使用过了,这导致了长时间没有使用的下水管道中用于隔绝淋浴室和下水管道的存水弯水封逐渐干涸。
干燥的水封无法再起到隔绝主下水管道和淋浴室地漏的作用,而主下水管道中的排气设备保证了管道内的压力大于管道外部。
内由于持续不断的抽气排出,病区内房间的压力始终低于外界大气压。而那些残留在下水管道中的细菌,也就这么被气压吸出了下水管道,并且在临时ICU内开始播散。
要验证这个猜想是不是正确的方法也很简单。孙立恩用两根筷子撬开了临时ICU中淋浴房的地漏口,取出过滤网后,他轻轻把一张折叠过的A4纸伸进了地漏里。
一张A4纸长度为29.7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