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分得的院子在柳湾村的西南角上。院子不大,大约三、四分地的样子。和邻居家的一样,吴家的院墙也是用黄土夯筑的。在院子东墙偏南的角上有个坐西朝东的院门,这里人称之为“稍门”。那稍门,挡君子不挡小人,也挺简单,就是在土墙上挖上个一人多高、上拱下方的门洞儿,再装上两扇前有小手环、背有大木栓的木门,在门内侧上方挂两个带摆锤的小桶铃,就算好了。
一进稍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照壁。照壁后面,也就是顺着院子的南墙,从东到西一溜排依次是鸡窝、猪圈和茅房。院子的西北角是一间坐西朝东的火房,这里的人称之为“饭厦子”。在西墙根上、紧挨饭厦子的地方,堆着一些柴禾。三间坐北朝南的北厦,是土坯和砖木结构的瓦房,属于当地人所称的“穿靴戴帽”的那种。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一棵枣树,一棵杏树,还有一棵香椿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疾风暴雨般的改天换地,伴随的必然是庄户人命运的大转折和村庄秩序、氛围的大改变,喜的多,忧的少。从此刷标语、开大会成了村子里的新气象,庄户人各自适应着,忙碌着。不过,柿子湾一带的解放,就全局而言,只是个局部的或者区域性的,故而,不少人心里不踏实,即便是从中得到好处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