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也就是羊年农历十月初八,叶子生下了一个又白又胖的小子。这可把梁家婆婆乐坏了,再也不说什么酸儿辣女的了,给孩子取了个奶名叫狗娃,说是这样好养活。孩子出生头天,婆婆把本巷子的男人们请来,给娃儿“别草”。
这别草,是柿子湾一带一个古老的风俗。传说,古时候女人们都是在草垫子上生娃的。娃儿生下后,先看看是否健康,要是有问题,就用其所落之草裹了孩子扔掉;要是娃儿眊上好好的,就办个告别其所落之草的仪式,也顺带庆贺一番这添丁加口、人丁兴旺的喜悦。这个习俗代代相传,传到如今就演变成了这样一个仪式:先在稍门口放一放鞭炮,再在院子里铺上几张席子,摆上些简单点的冷盘和小炒之类的菜肴,烫上几壶烧酒,让男人们席地而坐,吃上几盅喜酒儿,乐呵乐呵。
过“三日”那天,婆婆又请了本巷子的女人们,带着孩子,来吃“米旗子”。这“旗子”是柿子湾一带对面条的称谓。所谓米旗子,就是先在大铁锅里煮上大半锅稀稀的小米汤。小米嘛,谷子或黍子的都行。当然,煮小米汤的时候,也可以放一点绿豆、红豆、黄豆或者花生仁儿什么的。小米汤烧好以后,就是和面、擀面、切面了。面条得切的稍微短一点儿。面条下到稀稀的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