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写的,是他们举办诗会的时候偶然记录下来的。
他们中也有人想署自己的名字,可是,讲师同志认为,这是对这个时代的不负责任。
这顶帽子太大,可是唐晓渡理解,“那么诗人在哪里,他是谁?”
这个嘛,讲师同志就没有办法了,人家随口朗诵的,他也不认识人家。
“我去找,就到你们的狮子林。”唐晓渡决心守株待兔了。
可是等了一个礼拜,人没见着不说,邵主编那边倒着急了。
“发!”邵燕祥已是迫不及待了,这样的诗,不让诗坛、文坛看到,那自己就是对这个时代的不负责任。
“就这半段?”回到BJ的唐晓渡提出疑问。
“就这半段,”邵燕祥踌躇满志,“这就半段,也足以笑傲诗坛……编者按,我亲自来加。”
好嘛,唐晓渡心里都酸了,这半段诗不过四百字,邵总编的编者按就加了五百多字!
这还了得!
……
一九八六年,中国大地上惊涛骇浪的文学大潮,澎湃汹涌,那景象,气势,气概,精髓……再也没有时代可以比肩。
四月的那个夜晚,没有星星和月亮……没有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