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那是再正常情况下必须要有的,这个时候要是再谈论这些,怕是大宋真的无人成为新君了。
宋徽宗共有三十多位儿子,早殇四人,还有三十四人,其中成年的皇子有十几人。除了长子赵桓成为钦宗外,赵构还有八位兄长,又有两人早殇,只不过他们几人根本就不受宠,也不过是授封于王爷,有些没有封为王爷,不过是郡王而已。
若是按照顺位来说,赵构不是最有资格称帝,却是最符合眼前局势的,众人都相信唯有赵构才能扭转乾坤,而他的能力有目共睹。无论是文治武功,还是人品等都是上上之选。
文武百官喝止百位,只是真正掌握权力的,唯有六部尚书,还有枢密院使,这些人全部都是赵构的人,对他忠心耿耿,继承皇位理所应当,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纵然没有传位诏书,百官也不敢乱嚼舌根子,心悦诚服地认同赵构的帝位。赵构见众人苦苦相逼,他是真的不愿意做这个皇帝,一来没有自由可言,二来琐事太多了。
“九弟,你就别再推辞了,这不仅仅是六部尚书的心愿,也是太上皇的意思。”
“二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赵构以及其他人都愣住了,他们都把目光聚集在赵有恭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