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于此……”
“我们可以预判到,叶离的后面将难以为继,甚至会慢慢脱离故事主线。”
“或许叶离笔下的这个音乐家克里斯多夫。以后还会成为大文豪,最后还成为大导演这样的杂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只能说是叶离笔下写自己的yy人生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人都失声了,因为他们想到这篇的确是存在这个问题。叶离怎么会理解音乐家的生活呢?他会不会把自己的生活引用进去,最后成为旁杂的?
想到叶离专心于文学,却又在电影、音乐上花费如此多的心思时,许多人不由带上一丝怀疑的态度。
丰富的人生,和经典的并不是一回事。
所以尽管叶离拥有如此强大的地位,但许多人产生对叶离质疑的动机很简单,他们不愿意随波逐流。而如果当他们揭破“叶离”、“击溃叶离”的时候,他们就会一朝成名。
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上对叶离这篇的后续一时间莫衷一是。
而同时,尽管叶离写了这篇,可是那个失踪的约翰始终没有出来,也更是许多人在网络上夸口说。叶离这篇没有让约翰产生共鸣,所以这是一篇失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