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论文不是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写成,只是抄袭他人的成果,或是由他人代笔之作,就难以回答出这类问题。
至于一般毕业答辩中的各种探测水平的问题,反倒不是今天的重点。
因为探测毕业论文纂写者水平高低、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等常规问题,在江辉那篇论文面前完全没有必要。
所以,归根结底,今天的答辩就是为了确认这篇文章到底是不是江辉写的!
答辩的地点是安排在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的大会议室。
在答辩前,江辉去了一趟陈教授的办公室,了解一下今天到底是啥情况。
“陈教授,我们的答辩不是安排在六月份吗?”。
“小江来了,唉~别提了,我这么多年也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怪事”。
“啊?什么情况这么夸张?”。
“你看,这是今天的答辩委员会成员清单,我也是昨晚才收到的,据说也是昨天下午才定下的”,陈教授递给了江辉一张纸。
葛江宏院士,中航三局四五六研究所。
马洪亮院士,工程院雷达研究所所长。
黄善科院士,华清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