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一样,它不是面儿上的,也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源自血液里的一种讲究。
王世襄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年冬日,寒风凛冽,有位在旗的老爷子,家境已经破落,很长时间没吃到水果。友人偶然送一只大雪花梨,老爷子喜不自禁,先切下一小块给孙子吃。
顶风冒雪推门而去,大家都甚为不解,过了好一阵,老爷子满身风雪回来,原来是赊回两勺儿酸甜可口的温饽——有了梨,当然要吃一口旗人最爱的温饽梨丝儿。
这就是老人的讲究,无论多穷困,前路多暗淡,喜爱的那一口滋味,绝不将就。哪怕是最简单最普通的食材,也要用心对待。
打电话约胡海,对方正好在沁房居选酱菜,让直接过去。要说酱菜,不分季节、不分阶层。甭管生活富裕还是拮据,唯有那碟酱菜始终不变,在国宾馆住的几天,桌上几乎顿顿都有。
见面第一句话直接是:“不是所有酱菜都叫京城酱菜!”
原料重产地,甚至有名有姓,认准老王家的蒜头萝卜,就不会换成老孙家。每种原材料各有一个最佳产地,集齐所有,才算置办完全。
原材料以食物最好吃的季节为宗旨,从具体时令到采摘时间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