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沉淀!
明朝万历年被发扬光大,山就连分家契约中,都记要写上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能被当做财产分家,可见煎饼的重要地位。
放到旧社会,山东姑娘不会女红不要紧,烙不好煎饼肯定会沦为剩女。
一张标准煎饼,需要提前一晚浸泡原料,再用石磨细细碾磨,想要图快,得到的颗粒也会过大,影响口感,磨好的煎饼糊子再进行摊制。
刚下来的新麦子不好摊,陈的小米会发苦。另外纯麦子的煎饼要将麦子烫一遍;有些地方在磨糊前,兑入三分之一或一半的“熟料”,这样磨出来的糊子容易摊制。
鏊子必须是专用工具,跟摊煎饼果子的平整铁盘不同,中心稍凸,底下烧火,上面摊煎饼,最好用玉米棒等燃烧均匀的材料做生火原料。
烧鏊子是个技术活,火太旺煎饼容易焦糊,烧凉了煎饼会发白易碎,湿润粘牙,煎饼的整个摊制过程只有二三十秒,火力非常重要。一般都是家里摊煎饼最德高望重的煎饼达人来操作,最能拿捏火候。
然后是一个非常有年代感的自制油擦子,用十几层布缝制的方形擦子,上面渗着食用油,摊煎饼之前先用来擦鏊子,按照庄臣的话说,这叫包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