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畅;夫妻吃藕,偶来偶去,成双成对……
满满的一桌子菜,鸡鸭鱼肉和山菇蕨菜,都是当地农家特产。老徐说这大都是“十二碗”的内容,遂以筷子点着桌上的几道菜一一告诉我们:这是“煮肉”,即红烧猪肉,里面加有鲜笋、香菇;这是“炖肉”,选用里脊肉炖至半熟,再加香菇或木耳、冬笋、金针菜等炖熟而成;再如“烧膀”“渣粉肉”和整条的红烧鲢鱼;此外,就是“拌菜”,是一些香椿、马兰头入沸水烫后切碎,加盐糖醋,拌上干丝、干张皮、荸荠片以及一粒粒肥胖的焖黄豆。
那次还见识到了“三鲜汤”,是用山药、荸荠、板栗做成的汤菜,鲜嫩甜糯之外又有胡椒粉的香辛。“漂圆”即汤肉丸子或汤鱼丸子。还有就是“子糕”,盖因皖南乡音读“蛋”为“子”,“子糕”即蛋糕,是将鸡蛋兑少量水搅匀蒸成糕状,切菱形烩成汤。在诸菜环围之中有一大海碗,盛的是浮着一层什么坚果仁碎末的糊羹,被告知就是颇负名声的“茂林糊”,舀了一匙品尝,知是砸碎的花生米和核桃仁,还有肉糜笋丝,口舌受纳,颇有可意处。
真切品尝茂林糊,是在今年春深时。桑椹和野草莓熟透的时节,山区的天幕蓝得似要渗出油来,蜜蜂嗡吟,空气里沁满了花香。一路上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