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能有个名号,也好说话。
偏偏昌平帝却咬死不松口。
而就在昌平帝自己都认为自己的“不松口”,不过是无奈之下的最后抵抗时,出乎所有人意料地,石破天惊式地,太子回来了。
情势再次颠倒。
景安王没有抓住最好的时机!
他原本不想在表面上做得太过,是因为他也同他的兄长昌平帝一般,图个名声,图个仁义称号。
不要小看这个名声,历朝历代,以儒立国,要的就是儒家这个“礼仪教化”对阶级的稳定作用。
正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简单一言就概括了“君权”“父权”社会的本质。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就是君权社会,君王对臣民的统治体现。
可这一切又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这个“君”,首先得是一个真正的“君”,而不是虚假的,备受质疑的,自封自号的。
如果说随随便便一个谁,造个反都能当皇帝,那又哪里来的“乱臣贼子”的说法?
代王为什么非得打出前唐旗号来造反?
因为他也惧怕假号,不给自己脸上贴金,他就不是代王,而是代鬼!
今时今日,景安王若不得昌平帝口头认可,手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