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而是反问他道:“听说过上海高架桥的龙柱吗?”
沈泽豪怔住,说没听过,什么东西来的?
沈泽豪没有听过,但我相信很多人听过,尤其是上海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上海继内环线建成并通车以后,贯穿市区的成都路高架,以及延安路高架先后建成通车,由此形成贯穿上海市东西南北中的“田”字格局!
由此,上海便可以彻底改变市区交通拥挤堵塞,从而完成上海高架,最终的上出天、下出地“申”字形的大格局。
毫无疑问,这是个伟大的构想,也是伟大的工程,当时参与这项工程的,有政治家、房地产商、著名工程师、建筑师等等,工程之初,各方齐齐出力,使得工程进展神。
沿途街景,一天变一个样,一个月里找不到里弄老巷。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当工程进行到关键时,东西高架路与南北高架路,两者交叉联接的接口,作为高架路主柱的基础地桩,却怎么也打不下去。
工程受阻,偏偏受阻在东西南北交汇点上,受阻在上海最高的高架主柱之下!科学家、工程师翻阅了上海地质资料,现上海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并没有太过复杂的地层状况,这无论如何也说不通,到底为何打不了地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