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去交赎金的又有几个人是惹得起的?要是他们的家人真的出现了什么不忍言之事,扬州的官员老爷们肯定第一时间倒大霉。
明代中期以后,绅权之重,就是连官府也得商量着办。特别是江南,那些读书人背后煽动的抗捐抗税,冲击官府不是一起两起。
事后更是屁事没有,反而当事的主官少不了御史弹劾,落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倭寇首领带着了尘和一大帮子大小头目,站在大营门前,眼看着一辆辆马车的金银源源而来,说不尽的欢喜。
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出来为寇为匪,不就是只为钱财么?看来还是士绅们比官府有钱,大明的朝廷都拿不出来的银子,反而扬州的士绅豪商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办到。看来以前抢些农民富户还真如军师所言,是找错了目标啊!
事情的结果是让倭寇欣喜若狂,了尘的军师地位第一次得到了大家的承认。
不能不说识字的比不识字的更有为祸人间的能力,没看到仅仅是一个算命的,就能轻易地看出问题所在,随便出个主意就能金子银子,如排山倒海般涌来么?
看来以后还是要多找几个读书人来入伙,虽然伶不得刀,扛不得枪的,但至少出出主意还是好的。
只是倭寇们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