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子承父志,在南货店的基础上又开设了官酱园,不管是酱菜也好酱油也罢,唯有一则至关重要,那就是投的必是好料。
就是直到今日,每逢酱园开缸腌菜,都会引得街坊的妇孺们守在酱园后门讨要丢弃不用的菜边皮。
至于金字招牌白秋酱油,除了黄豆、面粉、盐和水之外,日晒夜露,清清爽爽再无其他。
而花椒同香叶最爱的大糕坊,却是传承三代之后由现任东家成年时一手设立的。
初时生意并不好,现任东家就亲自跑上三大渡口,挨个儿地向各埠班船招揽批发。
起批不限,随批随发。
对那些个船老大更是常以茶水茶食甚至是酒饭招待。
不过也有一则,宁肯现钱八百,不做赊账一千。
渐渐的,销路打开,乡脚生意遍及四乡远邻,门市生意也逐渐好转了起来。
再加上讲究质量、保持新鲜、按销定产。冬季凡五天内、夏季凡三天内未能销出的糕点,即回炉重新改制其他品种。
名声传扬出去,买卖很快开始赶超崇塘上的那些个老字号的糕饼店,也成为了如今百姓心目当中的老字号。
就这样靠着真不二价、从量取盈、宽厚待人、童叟无欺的店训,钱德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