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或者腰板尤其硬的,赶上吏部的大挑,也有能外放小县担任知县的例子。
武举亦是仿佛的,但凡登科,有了武举人的功名,按着规定,就可以往兵部进行注册了。然后兵部会按照个人成绩分三等授予武职,也可以往本省军营中效力。
虽然同文举人差不多,历史上能以举人出身而出将入相的官吏少之又少,甚至于只有极个别又能力有政绩的举人才能擢授譬如说通判、同知,抑或知府这样中品中阶的官职。
可不管怎的说,但凡有了武举人的功名,不但自个儿有了进身的机会,家族也有了改换门庭的机会了。
再加上这些年来,朝廷上下一直都在大力提倡武举,也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中,制度上头日益严密,录取上头也相对公正,民间习武之风已经抬头了。
饶是莲溪这等素来民风文弱、武风不振的地界,这些年来,也渐渐产生了不能学文那就习武的观念,习武之人已是渐次多了起来了。
不过李巡检自个儿就曾折戟在武举会试上头,自然不会希望李蹊的科举之路终止在武举人之上的。
他下场那会儿,武举还不受重视,那些个所谓文人对于武人更是极尽的轻蔑。而当年同他一道参加会试的武举人甚至于还不满千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