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结亲,那必然是看中了自家的门风,其次才是看中了自家小字辈的后劲儿。
何况他们家小六,还这样拿得出手。
虽然可谓真真正正的少年得志,不但冠龄就中了举人。起调这样高,却仍旧知道要低眉信手续续弹,还能够脚踏实地的念书用功,本来就是本来就是诸多老丈人、尤其丈母娘眼中的乘龙快婿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家在打这小子的主意的。
都不用看家里头这般人来人往的,只说秦连凤仍旧挂在嘴上的那句笑话儿,说是饶是还在省城的辰光,放榜之时,就有那些个商贾之家甚至于耕读之家,恨不得全家出动,榜下捉婿了。再看到在众多中年举人的比照下,显得更为稚气的小六,简直眼睛发亮。要不是有他们死命拦着,说不得已经被人家,甚至于被同科抢去拜堂成亲了,倒是还能顺道带个媳妇儿回来……
哪有甚的高攀低就之说的。
而且他还笃定,这桩婚事不但十有**,而且何大人必然不会提出甚的过分的要求来。
譬如分家,抑或小两口搬出老宅,自立门户等等的。
想起这个,不禁心痒难耐,又跑去同秦连豹合计何大人的言论去。
一连几天,兄弟两人但凡得空,都要凑到一起说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