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简单。”余耀一边说,一边却又把玉炉顶放进了锦盒,“我不能拿着跟你说,不然你老想瞟,影响开车安全。”
“我不用看,细节我都记着呢。”
“底面的牛鼻孔的孔道细节,你也记着?”
玉炉顶的底面,要镶嵌在铜香炉盖上,它不能只是箍住,那样还是容易掉。所以往往会在在底面打上牛鼻孔,以铜丝之类的穿系固定,双保险。
这件玉炉顶的底面,一共有两处牛鼻孔,一处两个孔,一共四个孔。
“什么?牛鼻孔从宋到明,也没什么变化啊。都是先打两个斜着的大一点儿的孔,然后用更细的工具,从更倾斜的角度再打一次,最终将底部横向打通,然后再修饰孔口。”
杨锐也算是个懂行的,张口就来。
“你说得没错。不过打牛鼻孔,除了要用楟钻,还要用解玉砂。”
楟钻是玉器打小孔的实心钻具;还有空心的,叫管钻,多用来打大孔或者掏膛。
解玉砂又叫碾玉砂,其实就是硬度比较大的矿物砂,比如石榴石矿砂和刚玉矿砂,配合制作玉器的工具使用。古时候没有太高硬度的工具,也没有电动转速,解玉砂必不可少。
杨锐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