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昙花一现,现在来看,在秦代的可能性最大。
而且,他们俩现在算是不知情的人。
郎先琨可能是知情的。他得到玉印之后,专门量身定做了玉盒内胆,最起码是非常珍视的。
不知道这件小玉印是何时被摔掉了一角,但如果照杨四海“琴棋书画”的说法,如果是谭如肃父亲的旧藏,那时间应该比郎先琨要早!
也就是说,这件小玉印在谭家得到之前就已经“分体”,后来谭家和郎先琨分别得到了小玉块和缺了小玉块的玉印。
就连这么一小块“缺角”,谭家都这么珍视,更说明这小玉印非同寻常。
这件秦代的小玉印,并非有据可考的珍贵之物,也看不出来是什么历史名人的东西,“和众”二字,更像是私印。郎先琨当年没有将小玉印放进鬼眼门秘藏,也说明了这一点。
那么,归根结蒂,谭家和郎先琨珍视的,还是这种玉质!
才朋玺和余耀想的一样,“家师如此重视这件小玉印,乃至于我没接受传人之命之前都没告诉我,但这小玉印本身的形制和特点并不出奇,那他重视的,就是这种玉质了!”
稍顿,“我本以为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没想到,你又拿出了一件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