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了笑,拆了最后一件东西。
这东西最后拿出来,是因为他也吃不准,收货的时候价钱没谈拢,搭了这么一件。
这是一件白瓷小盘子,但是形制有点儿怪。
盘子的直径有个十二厘米左右,内壁微微倾斜,盘子的深度却足有五厘米。
怪就怪在这个地方,你说是盘子吧,似乎深了点,而且内壁斜度不够,更像个碗。但你要说是个碗吧,又不够深,而且里面的底儿是平的。
釉色白里微微泛青,盘内有印花纹饰,中间是一朵莲花,周围是几条游鱼,应了连年有余之意。
余耀看了看盘底,也是白胎,胎土偏粗,也不够白,略黄。胎釉结合处,带着浅浅的火石红。
火石红是瓷器鉴定的一个专业术语,也有人喜欢叫“窑红”,指的是瓷器露胎的地方出现类似橘红的一种现象。本来胎土看起来是不存在这种颜色的,但高温之下,胎土里的铁分子出现流动性,烧窑结束后的冷却过程中,又被二次氧化,所以才出了这么个颜色。
火石红在很多瓷器上都有出现,元明清的瓷器最多见,其中又以瓷都和龙泉的窑口最多见。
余耀看完之后,笑着问道,“老板,这东西我看不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