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也算是比较了解了,一番观察思量之后,他觉得这珠子的质地,最大的可能是白琉璃珠,不像是直接烧成,而是取材白琉璃,打磨之后抛了高光。
但是这么一颗玻璃球大小的白琉璃珠,也值不了太多钱啊?余耀为什么如此专注?
眼力的差别就体现在这上面。
余耀看到这颗珠子之后,眨眼间就排除了那几种天然材质,随后又排除了杨锐认为的白琉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余耀感觉这颗珠子硬度很高,肯定要高于和田玉,而琉璃的硬度,则是远低于和田玉的。
不能上手触摸,单凭眼力,能“看出”硬度,听起来有点儿扯,但这就是眼力!通过质感、光感,对比熟悉的种种材质,也能做出相应的判断。
这件铜佛像,余耀最终拿下了。
根本没人抢。
倒是那件粉彩鹿头尊,却出了个小插曲,出现了争抢。
这是一件乾隆民窑的精品,而且放倒展示之后,还有底款,是“百一山房”。
乾隆一朝,官窑和民窑的产出量都极大,民窑的质量参差不齐,不落款和落款的都有,落款也往往比较草率,而且形式五花八门。
而这个“百一山房”,算是雍正和乾隆两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