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个时期的青花瓷,一改之前嘉靖到万历时期的繁复密集的风格,走向了“小清新”的路子。
康熙早期青花,也受到了这种影响,风格一脉相承。
乍一看很难理解,因为不管是过渡期,还是康熙早期,华夏都是一个乱局。比如其中的1644年这个著名的年份,一年之中,光是皇帝就出过三个:崇祯、李自成,顺治。
但若仔细深思,政治上的乱局,也恰恰让高层统治者无暇顾及太多经济环节,比如瓷都的窑口生产。这个时期的瓷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政治上的控制,有点儿放任自流的意思,所谓“小清新”,其实是一种自由生动的表达。
杨锐同样对这件青花束腰笔筒很感兴趣,他自己先仔细瞅了瞅。除了确定时期,另一个关键是确定是不是官窑。
因为过渡期到康熙早期的官窑,相当一部分是不落款儿的。
同时,这一时期的民窑,因为蓬勃大发展,出现过一批水平很高的产品,足可比肩当时的官窑。
从过渡期到康熙早期,也是瓷质笔筒出现和初步发展的一个时期,形制多样,也不能从这方面精细区分。
笔筒这种文房用具,出现算是最晚的。笔墨纸砚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