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巴珠的形制,以藏式鼓珠桶珠为主,不过有大有小。这一串里的雪巴珠,大小算是中等,若是清代的真品,一颗怎么也得一千块。
而这一串,四十二颗珠子大小均匀,色感质感统一,又凑成了佛教中的“四十二阶位”,是要翻一个跟头的。
标价也基本是这么来的,八万。算是偏低一点儿,还相当于送了一颗老牙佛头和老松石背云。
这串雪巴珠从价位上看,比起青花笔筒来,分量是差不少,但也的确不好凑得这么齐整,单就雪巴珠来说,那就算是挺有分量的一串了。
不过,这只是针对真品来说的。
余耀看过之后,却认定,这是一串仿品!
而且,并不是民国时期的高仿,是一串现代高仿。说是工艺品,更为合适。
雪巴珠的配方和制作方式虽然失传了,但这也难不倒后人,利用已有的老雪巴珠,采用新型材料,研究烧制方法,制出色感质感类似的珠子,是可以做到的。
不是古方,不是古法,只要外观一样。
关键是制成之后的做旧和包浆。
琉璃类的磕碰、磨损、包浆,和玉器不同,而且雪巴珠不是一般的琉璃,形成包浆之后,有一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