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耀侃侃而谈。
“这块碑的选料,书体,刻工,都是不露破绽的,这想必都是作伪者的强项。而他面临的第一个选择题,应该就是要不要把纹饰刻得和字迹一样深?”
“如果刻得一样深,后续的作伪就能更省力且更逼真,对于鉴定者来说,难度也会更大。但作伪者的心理,和鉴定者的心理不一样。因为大部分魏碑的碑刻和墓志,字迹都比纹饰的刻痕深;作伪者如果不这么来,肯定担心过早被怀疑,因为这对魏碑爱好者来说,是常识。所以,虽然也有少量一样深的真品,但作伪者的心理却很难过这个坎儿。”
“从这块碑上来看,很显然,他就是没过,选择了字迹深刻,纹饰浅刻。接下来,他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做旧。具体来说,就是对碑体表面做过风化效果之后,如何再做刻痕内的风化效果,特别是风化纹。”
“做刻痕内风化纹的时候,他遇上了第二个选择题。”
“如果想把深浅刻痕内的风化纹做得不同,那就得用不同的药水、结合不同的喷枪模式。但这样一来,年份的差异感却不好控制,很容易露出端倪。”
“而如果用相同的药水和喷枪模式,不容易有年份差异感,但风化纹形态又会有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