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可这六方瓶毕竟不是三瓜俩枣的价儿,这一联想,即便看不出疑窦,也容易打鼓。
余耀是本来就看出来了,这老者没有余耀的眼力,一开始肯定是当成真品的。但聊出了同泰祥之后,却在犹疑之后退缩了。
“我好像听爷爷说过。”沈歌点头。
同泰祥仿的明清官窑器,主要集中在二三十年代,品种很多,数量很大,当年就让不少人打了眼。而且,字号在津门,烧制却是在瓷都。
据说,同泰祥还给溥仪“定制”过“宣统年制”的瓷器。同时,溥仪的随从们,还从同泰祥买过不少;干什么呢?调包!换走溥仪带出宫的官窑真品。
还有一些满清的遗老遗少,到了津门之后,拿着手里的真品,比样子去同泰祥做高仿,然后把仿品卖给军阀显贵。甚至有些军阀显贵,明知道同泰祥做的是高仿,也去买来,摆在府里充门面。
老者和男子这一番交流,让余耀基本有数了,这男子不是骗子,他就是被蒙在鼓里了。
同泰祥的东西,当年不少行家都打了眼,何况他了。再者,他奶奶是津门人氏,而且他不了解同泰祥,那种眼神的自然反应,是装不出来的。
“走吧。”余耀对沈歌说道,“这东西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