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势,差点儿没呛着。
好家伙,四个人年纪都不大,胳膊腿儿的还都挺利索,要不是穿着都比较斯文讲究,摊主还真以为遇上麻烦了!
“几位老师都喜欢这东西?是一起的吧?”摊主放下快餐碗和肉夹馍,抹了抹嘴问道。
泉城当地称呼人就这样,开口闭口“老师”,余耀之前在潘家园碰上过一个来自泉城的摊主,也这么称呼他。
“是一起的,你吃你的,我们先看看。”余耀应了一句。
不怪他们都盯上了这东西,因为这是一件珐琅彩观音瓶。
观音瓶,是清三代康雍乾时期流行的器型,一般是侈口、短颈、丰肩,肩下到足部的弧线先收后撇,瓶体修长,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和观音菩萨的净瓶相似。
观音瓶,有人也叫观音尊。在瓷器中,有些瓶和尊不太容易区分;但是,在行家眼中,那是既有观音瓶,也有观音尊。简单说,瓶口小、尊口大,瓶口要明显比瓶腹小;而尊口和尊腹则差不多,不少尊口大于尊腹。
这一件观音瓶,瓶口小,器型也不大。
划重点,吸引人的不在于观音瓶,而在于珐琅彩。
关于珐琅彩,就不需要赘述了。要是一般玩意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