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轻薄,这件太厚了!”
浆胎,是瓷器里不常见的一个品种,明代开始在瓷都出现,康熙一朝做的东西相对多一些。
顾名思义,浆胎瓷器的胎,是用瓷土淘洗后的细泥浆做胎。
这种胎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轻;因为松,所以轻。当然,缺点也有,就是胎质不够白,而且因为胎质稀松,上釉之后入窑烧制,胎釉收缩比大,很容易出现开片;并且受胎质发黄的影响,开片里也会出现暗黄。
浆胎的传世品不多,但像沈歌这种水平的,还是知道的。
余耀解释,“谁说浆胎没有大器?只是因为难做,少,不是没有。至于你说的轻薄;轻对了,薄不对。浆胎本来就松,要是做薄了,哪还能成型?不过,正因为这件梅瓶偏大,所以胎确实比普通的浆胎要厚上不少。”
沈歌不由捋了捋余耀的胳膊,“那······内府瓷也用过浆胎?还看不出具体哪一朝?”
“内府瓷的确很少用浆胎,但明早期和明中期都有过。不过因为传世品太少,研究有限,所以看不出具体哪一朝,只能断个大概。”余耀进一步解释,“比如这件,釉下青花两字,用的是平等青,肯定是明中期的。明早期永宣官窑内府瓷,多用苏麻离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