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厘米以内,胎质又细又白,釉也白润,用彩上乘,画工一流。若是和这只盘子比,那光绪官窑浅绛彩山水的画工,的确可以用“弱”来形容。
“上上手吧?”男子放下盘子,抬了抬手。
余耀点点头,拿起盘子,一个熟练的翻底动作,底款儿是青花双圈,内有三行六字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您之前说捡漏了?”余耀一边看一边道,“这好像正说反说都不太可能。”
余耀的意思是,如果是雍正官窑真品,这样的东西,备受重视,又是在古玩市场,怎么可能捡漏?如果不是真品,那就不存在漏不漏的了。
“正说反说都不可能,那就斜着说。”男子神色如常,“拿着真东西,眼力不够,又觉得是高仿,好像也不是没有过吧?”
余耀呵呵一笑,没有应声。
男子继续说道,“再说了,这样的东西,百万以内,都应该叫漏儿吧?”
这个粉彩过墙花卉纹盘若是雍正官窑,那价格至少在五百万以上,百万以内拿下,的确是个漏儿。
余耀看这盘子着实费了些工夫,最后他将盘子轻轻放好,然后便起了身,踱了几步,又点了一支烟,才开口道:“这东西值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