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忠孝篇》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所谓“常道”就是纲,是不可变易的法则。董仲舒以儒学力中心为了维护汉王朝的统一的封建帝国,他吸取了法家、阴阳家各派的思想,熔为一炉。他认为君臣、父子、夫妇之义都是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但是*不能独立,必定得附属于阳,服从阳道。所以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都应该绝对服从,这是“天”之道,因此他正式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到了纬书和《白虎通义》里进一步加以发展。《白虎通义·三纲六纪篇》说:
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故《含文嘉》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又曰:“敬诸父兄,六纪道行。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君臣、父子、夫妇本是三对社会关系。董仲舒把这称为“三纲”。《礼纬·含文嘉》更确立了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