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五节(12/22)
					
					
				 
				
				
    如果家里有一个做到二千石的官,当上一郡太守,便可有权察举。经他察举的便是他的门生故吏。
    这些人发达后,对故主总要报点私恩,必然也会察举他的后人。每郡的孝廉人数有限,于是这有限的名额就落在了几个有限的家庭里。
    这几个有限的家庭就成了所谓的世族门第。这些门阀世族每个郡都有,他们越来越兴旺,此郡做官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由此可以想象,在这种环境下,吏治**也就成了必然。一个好的制度变成了坏的制度,尤其是这种关系到王朝兴衰,国家兴亡的制度变坏了,大汉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
    唯才是举,说起来很轻松,说了几百年了,结果这个
    “才”是有,这个
    “举”却出了问题。要想真正做到唯才是举,难度非常大,这个
    “才”和
    “举”的矛盾非常突出。现在能读书的,家境都不错,没钱读不了书。到目前为止,听说放牛的不但读了书,还做了官的,目前只有经许劭点评的豫州六贤之一的虞承贤。
    不过这个虞承贤在被许劭点评之前,是个乡里的牧监,不是放牛赶车的。
    这就象何进不是屠夫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