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大员也可举。
第二种是特殊的选拔,也是不定期。比如朝廷要派人出使匈奴,需要通匈奴语,能吃苦应变的人才。
朝廷里需要的一些比如晓习治水、熟知天文的特殊人才,天子常常下诏征求。
如果自认有这方面的才干,可以自举。各级官员也可以举荐。还有一种定期的选拔,就是选举孝廉。
所谓察举孝廉就是地方郡守长官在本地发现孝子、廉吏后,举荐给朝廷。
这制度从孝武皇帝开始,一直沿用至今。本朝有一百多个郡,每年有两百多个孝廉被举荐到朝廷。
这些人到了朝廷,并不能像贤良一样马上就能当官,他们大多安插在皇宫郎署里做一个郎官。
十几年以后,就有两千多个。过去皇宫里的郎官侍卫也只有二千人左右,自此制度形成二三十年后,皇宫里的郎官全部变成了郡国孝廉。
这些郡国孝廉,多半是由太学毕业的补吏出身。于是孝武皇帝以后,本朝做官的人渐渐都变成了读书人出身。
本朝当时的这个制度非常好。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学业完成后,到地方郡县为掾属小吏。
有了成绩后,再经郡国长官察选到朝廷。又经朝廷一番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