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 第三节(6/10)
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继而天下服。七年,致政于成王。
在先秦典籍中,明堂多为布政之所。《孟子梁惠王下》中说,
“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如行王政,则勿毁之矣。”其实,明堂之制除了祭祀、布政外,还包括诸如内治、建官、颁朔、望气、大教、学校、养老、尊贤、飨射等多项礼制活动。
在儒家经典中,三雍是礼乐教化的象征。先秦时期,礼乐教化一直是儒家孜孜以求的治国理想,然而在春秋战国,兵戎纷争,烽火连锦,以礼乐行教化所必需的稳定局面并未出现,儒家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
“迂阔之学”。本朝立国之初,儒生们期望能
“正明堂之朝,齐君臣之位,举贤材,布德惠,施仁义,赏有功”,而陆贾、贾谊等学士亦提出了
“礼乐教化”安天下的主张。但当时天下刚刚平定,财赋匮乏,将相只能以牛车代步,广设礼乐、详尽制度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这种内无余财,外有强敌,诸乱未平,匈奴又至的混乱局势下,本朝初期只能行
“黄老”之学,行无为之政,以便让百姓休养生息。到了孝武皇帝时期,国事渐趋安定,财赋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