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州下属三郡十四县,幅员数千里,北接梁州,南邻雍州,中间只隔着一条淇水与雍州隔水相望。
淇水连年泛滥,本应晋州与雍州同时遭灾,但却因为雍州有一座伏龟山作为天然屏障。
每当淇水溃堤时,洪水冲入伏龟山的山谷,便被层层叠叠的山峦所阻拦,然后仿佛被山体吸收了似的,大水就慢慢退了下去,这才保住了那雍州的万里平原。
百姓们传言,伏龟山的山底,镇压着一只千年巨龟,每当洪水冲入山中,就会被巨龟一口吸下,那洪水自然就不惧了。
如今淇水改道,伏龟山的山脚就变成了可以人行牛走的浅滩。而昔日号称良田无垠的晋州,则已经变成了一片汪洋。
而作为晋州受灾最重的日厚郡,其郡府所在的风应城,更是半个城池都被水淹没,就连那府衙也只距离浑浊的黄水,数百米而已。
当初淇水突然改道,风应城虽然地势较高,但是却因为位于淇水改道后的最前沿,故而也受灾严重。
郡守刘敬之倒是个难得的好官,水难当前,没有只顾着自己逃跑,而是站在府衙的屋顶上,调派府兵,领着全城的百姓往山上退。
风应城一度成了空城,待水势平稳后,刘敬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