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海盗又死灰复燃,朝廷降旨严斥李师古谎报军情,弄的李师古十分难堪。
几轮交手后,二人达成妥协,李师古答应放于化隆回清海军,以衙前兵马使的身份兼任曹州城南关镇遏使。于化隆则同意将清海军进行一次大瘦身,兵额从一万减少到四千,并从密州调防曹州。清海军擅长海战,弃船登陆,战斗力受到极大遏制,对李师古的平卢军便不再具有威胁。
曹州城南关本来只是一个戌堡,地方狭小,城防破败,根本无法屯驻四千大军。于化隆便提出在曹州新建军镇,理由合情合理,李师古不便拒绝,但围绕着选址问题二人却又开始了一番角力。
春末夏初时节,于化隆与淄青节度判官李公度、节度参谋贾直言来曹州考察筑城地点,三人各看中一块地皮,于化隆看中的地皮位于济阴县城东的曹南山,贾直言看中的地点位于成武县的苏晓渡,李公度则看中了曹州城西北南华县的大牙山。三人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回郓州请节度使李师古决断,李师古派族弟、节度巡官李谊到曹州来实地查勘,李谊倾向于把新城建在曹州城东的曹南山。
不过与当地官府见面会商此事时,济阴县却哭起了穷,称府库空虚拿不出曹南山下的拆迁补偿款,要军府拨付拆迁款。